上海首例青少年双肺移植联合手术完成,13岁少女转危为安
“我又能呼吸了!”当13岁的媛媛(化名)说出这句话时,守在病床旁的父母泪流满面。
2025年7月,媛媛因严重呼吸困难、全身水肿、无法下床,被紧急转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9月1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获悉,女孩媛媛来自新疆,9岁时被医生确诊为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此前持续进行药物治疗。这是一种罕见且进展迅猛的疾病,也是一种影响肺部和心脏的严重疾病,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功能不全,最终出现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又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手术前专家评估。上海市肺科医院 供图
2025年3月,媛媛抵达上海,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接受紧急手术治疗,但术后评估发现,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期,只能暂时缓解心衰。7月底,监测到媛媛病情进一步恶化后,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立即向上海市肺科医院发起肺移植评估申请,随后媛媛被转诊到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陈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针对这一例紧急病例,医院迅速组织胸外科、肺循环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并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开展线上联合会诊。专家一致认为:单纯药物治疗已无效,心肺联合移植风险过高,而双肺移植同期关闭POTTS分流是唯一可能挽救她生命的方案。尽管手术风险极高,但考虑到患儿心功能尚存恢复潜力,团队最终决定迎难而上。
在等待双肺移植过程中,媛媛还一度出现血氧和血压急剧下降的情况,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医院对其进行了ECMO支持治疗,好在等待了三天之后,媛媛等来了匹配的肺源。
8月4日下午2点,合适的供肺终于到位。手术中最棘手的环节是如何处理此前为缓解肺动脉高压而实施的POTTS分流,国际上罕有此类病例报道。最终,主刀团队选择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切开肺动脉直接关闭分流盲端,以最稳妥的方式化解了这一难题。

女孩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专家联手下,成功完成了双肺移植手术。上海市肺科医院 供图
手术历时近10小时,由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外科团队联合完成。这是上海首例青少年双肺移植联合手术。
经过40多天的治疗与康复,媛媛已完全脱离生命支持系统,恢复自主进食和日常活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这是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市肺科医院第一次联合手术,也是我们儿科医生和成人胸外科医生的第一次强强联手。”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孙彦隽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上海市肺科医院已经成功开展64台肺移植手术,数量位列上海第一。而在2024年,全国肺移植例数也仅985例,在全国50多家具有肺移植资质的医院中,上海市肺科医院稳居第五。
“肺移植是各种终末期肺病唯一的治疗手段,为了提高早诊早治率,我们医院目前已经与上海乃至长三角多家医院建立起协作机制,为肺病患者提供更为及时的治疗。”陈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