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观察|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到期,国际核军控面临严峻考验

24小时月刊 admin 2025-09-20 07:33 1 0

2026年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将到期,条约没有延续或达成新的协议,国际战略军控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和多场局部冲突延续,过去几年的全球核态势发展,引发了军界、学界乃至普罗大众的高度关注。近日,拥有世界上大部分核武器的北约和俄罗斯因“无人机进入波兰”事件,引起了北约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军事部署,而波兰总统寻求在本国部署外国核武器的表态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欧洲核对抗升级的担忧。

据塔斯社9月17日报道,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在接受法国新闻频道采访时表示,波兰应当获得在其领土上部署外国核武器的机会,同时也应推进本国核能的发展。

“现在国际军控形势挺不乐观”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俄之间目前仅存的双边核军控协议,两国在2010年签署,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10年。2021年2月3日,俄美双方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协议即日生效。条约有效期随后延长至2026年2月5日,内容保持不变。

美俄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核武器,限制两国对战略核武器的投入,有利于维护全球安全和战略稳定,一旦失效,将对美俄核军控乃至全球安全态势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加剧核军备竞赛。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因为美国或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扩大核武库。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8日报道,美国空军负责战略威慑与核一体化的副参谋长安德鲁·格巴拉表示,美国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可能会扩大核武库,如果做出相应决定,美空军会执行命令。格巴拉在美国米切尔研究所举行的活动上称:“条约到期后,俄罗斯不再有义务将核武库规模保持在协议的水平。鉴于这一点,特朗普总统将决定将我们的核武库保持在现有水平或进行改变。”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表示,核三位一体过去和现在都是俄罗斯主权的保障,在确保世界力量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特别重视。普京指出,俄罗斯不会卷入军备竞赛,但会把核力量维持在必要水平。近年来,俄方公开了多种新式核武器投掷平台,包括“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先锋”高超声速导弹、“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等。

值得一提的是,《原子科学家公报》今年年初将标志核风险的“末日时钟”(Doomsday Clock)向前拨快1秒,距离午夜仅剩89秒。这是该时钟设立以来,最接近“全球灾难”的时刻。

长期研究军备控制的学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资深研究员司乐如(Lora L Saalman)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现在国际军控形势挺不乐观的,多个有核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能力,而且(竞争对手之间)缺乏互信。

对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2月表示,俄罗斯和美国应当解决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相关问题。美国的态度也有所转变。7月25日,特朗普希望维持《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设定的美国与俄罗斯战略核武器部署上限。

但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相关问题可能不会那么顺利,双方对对方核武库现代化计划非常关注且存在分歧。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续签条约方面又提出一个新的前提条件,比如将“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放到这个条约之中,这个条件可能让俄罗斯难以接受,除非美国提出一些交换的条件。

“核保护伞”和“核扩散”带来的新挑战

波兰寻求外国在其领土部署核武器是近年来无核国家寻求“核保护伞”的最新案例之一。俄乌冲突、中东军事冲突和印巴冲突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核武器的威慑作用。

目前,美国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部署了战术核武器。2021年6月,德国汉堡大学和平与安全政策研究所核武器问题项目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美国在欧洲和土耳其的军事基地存有100多枚B61核炸弹。作为安全提议的一部分,俄罗斯2021年曾呼吁美国撤回这些核武器,但遭到美国和北约拒绝。目前,美军正将部署欧洲的核武器更换为最新型的B61-12核炸弹。

B61-12核炸弹配备了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在30米以内,比以往的B61系列核炸弹有更高的命中精度,加上爆炸当量可调,更适合在实战运用。B61-12核炸弹当量可在300吨到5万吨之间调整,最大当量只有5万吨。

此外,美国重新计划在英国部署核武器,引起外界高度关注。据新华社7月22日援引《英国防务杂志》的报道,一批美军B61-12型热核重力炸弹在前一周被运至位于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的拉肯希思皇家空军基地,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在英国本土部署美国核武器。

作为对美国在欧洲部署核武器的回应。2023年,俄罗斯开始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白俄罗斯国防部长赫列宁今年9月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框架下,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还将研究核武器和“榛树”导弹等武器的使用计划。

司乐如向澎湃新闻指出,俄乌冲突让欧洲的核武器对抗或者竞赛进入比较激烈的阶段,确实值得关注,也令人担忧。

今年7月,英法双方签署了《诺斯伍德宣言》(Northward declaration),首次明确双方将就各自独立的核威慑力量进行协调。根据《诺斯伍德宣言》,任何威胁英国或法国核心利益的对手,都可能面临两国核力量的联合回应。今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将就向欧洲提供“核保护伞”开展战略讨论。

英国也正寻求空基核力量,以增强核威慑力。今年6月,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北约峰会上宣布,英国将通过购买12架F-35A战斗机来获得空射核武器。上世纪90年代,英国逐渐失去空基核打击能力,引进具备核能力的F-35A战机将让英国再次拥有空基核力量。

中东的军事冲突升级也广泛涉及核能力乃至核武器。

当地时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项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协议规定,第三方针对两国任何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这一协议在国际上引起震动。

路透社报道称,巴基斯坦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被问及巴基斯坦是否有义务根据该协议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沙特官员回应称,“这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不过,巴基斯坦和沙特官方均未公开回应关于该协议是否涵盖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

一周前,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导弹袭击,这让传统上依赖美国作为安全保障者的海湾国家深感不安。今年6月,以伊爆发激烈军事冲突,以色列持续对伊朗导弹基地和核设施进行了打击,在冲突后期,美国则派出B-2轰炸机用重磅钻地弹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轰炸。

巴基斯坦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美联社称,在使用核武器方面,巴基斯坦一直对外保持模糊态度,这份协议是否意味着巴基斯坦在使用核武器战略方面有所改变值得关注。

评论区